曾坚持写药匣子上的药名三十年 被称“写药专用户”
图为“瘦金老人”高荣昌潜心研究书法
从小与书法结缘,当过小学老师、农机修道厂的工人、医药公司职工,在那个年代,所从事的行业没有一个能与“书法家”这个词搭上边,但每在一个新的单位,他都能将书法爱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翰墨飘香六十载,他先后研习“启体”、颜体、何绍基的书法体例,尤其是最近几年,在瘦金体上大有成就,他就是人称“瘦金老人”的承德书法家高荣昌。
和合承德网
与书法结缘 墨海飘香六十载
执着,着迷。
高荣昌六十载的书法艺术人生可以用这两个词来形容。
从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书法课开始,他就对其着了迷,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般的魅力吸引着他,除此之外,因父亲对书法有一定的研究,家庭环境的影响,让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虽然所从事的行业与书法无关,但在其单位他都因写的一手好字在单位赫赫有名。
从事小学代课教师,他教书法,严谨的教学态度让他教过的学生不少成为书画名家。“我给学生上书法课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把基础打好,戒骄戒躁,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有一定的建树,前一阵和我在北京举办书画展的画家张晓光就是我的学生。”谈及自己当年的代课经历,高荣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上世纪60年代,工人是一个比较受“追捧”的职业,挣来的工资足以养活一家老小,而高荣昌一家老小都需要他来挣钱养家的现状,让他被迫从一名代课教师转为工人,高荣昌来到了地区农机修道厂,“在厂子我的身份是工人,但业余时间我还有另一个身份——工厂宣传员,领导知道我的字写得好,就把搞好黑板报的任务交给我了,8米长的黑板报,一写就得用上两三个小时,不用打格,一气呵成,平均每个星期都一块,这项业余工作一坚持就是十八年,从未间断。”谈及在厂子写黑板报的日子,高老的思绪似乎回到了那个时候,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段经历是自己书法艺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药匣子上练就硬功夫
说起被称为承德市“写药专用户”的那段日子,高老说那是一笔财富,虽然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甚至自己写过的药名都记不起来了,但正是药匣子上的字体风格成就了今天被书法界熟知的“瘦金老人”。
1984年,高荣昌被调至市医药公司工作,在原来的单位就是写字好出了名的,到新的单位,领导自然对他的这个特长一清二楚,更不会让他的这个特长无用武之地,“刚到新单位,领导就指派我给承德市各大药店写药名,人参、山药、白术……虽然不清楚每一种药的功效,但用油漆写在药匣子上,必须得一气呵成,容不得马虎,从那会开始到现在,承德市规模较大的药店里,所有药匣子上的药名几乎都是我写的。”因为经常给药店写药名,渐渐熟悉高荣昌的人都戏称他为“写药专用户”。
说起给药店写药名,高老也有难言之言,甚至遭到不少人的非议,认为他写了一手好字,有些大材小用了,面对各种猜忌和误解,只有高老自己心里清楚,除了生活所迫帮药店写药名贴补家用外,这更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
潜心研究书法艺术 人送雅号“瘦金老人”
书法的艺术,也是修心的艺术,多年来,高荣昌心无旁骛,笔耕不辍,在人生和艺术的双重积淀下,先后研习了启功的“启体”、颜体、何绍基体等,并逐渐把颜体、赵体、篆书、瘦金等多种风格的书法从间架结构、重心布局、浓淡体味与人生、社会、生活的情结巧妙结合,把一种平常心、一种离欲感善妙结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妻子下岗,家里就我一个人挣钱,两个孩子上学还是一笔不小的开始,说心里话,那时候真难啊。”话到嘴边,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如今67岁的高老依然有些酸楚。
一面是养家糊口,一面是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在困难时期,面对每天练习书法所需要的墨汁和宣纸都买不起,无奈之下,自己的业余爱好不能丢,用毛笔蘸水在地上也要练习,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今天的成就。
而在高老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他也曾有过困惑,甚至动过想放弃的念头,“刚退休的那两年,尽管写书法写了这么多年,但是跟好多人相比,似乎没有什么成绩可言,那一阵子,无所事事,整天打麻将,感觉整个人都要荒废了,后来经过朋友的不断劝说,还是坚持下来了。”当谈及这一段的经历时,著名诗人、作家白德成道出了其中的根源——高老的书法创作已经进入骨髓,成为其割舍不掉的爱。
由于高老精于学习瘦金体书法艺术,人送雅号“瘦金老人”,当有人问其中的缘何得其名时,高老欣喜之余淡然地说:“在书法创作的艺术殿堂内,我们都是后学者,更不能倚老卖老,我之所以喜欢别人称呼的‘瘦金老人’,主要在于时刻提醒我珍惜宝贵的时间,努力研习瘦金书体,不能荒废掉了。”
20米长卷《金刚经》震动京城
多年来,高老将书法创作和宣传家乡结合起来,先后和我市三位书法名人共同完成了避暑山庄碑文及历时三个月之久独立完成外八庙碑文。
据记者了解,高老将近万字的外八庙碑文搬上自己的书法长卷并非心血来潮,一时兴起,在书写避暑山庄碑文的基础上,他想用书法的形式向广大市民、游客宣传承德,同时书写完的碑文可以作为专家学者研究承德文物古迹的一个参考。“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方法歌颂祖国,歌颂承德,既能弘扬承德的书法文化,也记录了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高老所做的这些,面对朋友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他都会谦虚地说上一句“应该的。”
不仅如此,高老更是将自己的书画展开到了北京,今年8月1日,由人民日报《艺术》杂志社主办的“翰墨了然——高荣昌、张晓光书画展”在北京东交民巷艺术馆开幕,展出高荣昌书法作品30幅,参展的18米长卷《道德经》、20米长卷《金刚经》着实吸引了到访观众的眼球。“作为文化的传播,能把自己的书法带到北京,本身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对于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都是一个促进作用。”在书画展现场,承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唯驰对这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