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 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发式举行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人民电视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3日 点击数:
  •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莅临“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发式”活动现场。[14:02]
  • [主持人]:2013年是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习总书记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时代的课题。[14:02]
  • [主持人]: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之际,我们邀请到戏剧、音乐、电影、舞蹈等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在网上共同探讨中国艺术发展,把脉当前文艺现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力争在深度与广度上展现各艺术领域发展的前沿研究和最新观点。[14:02]
  • [主持人]: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莅临本次网谈会现场的领导嘉宾,他们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潮先生;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文先生;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先生;《中国音乐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音乐家徐沛东先生;《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艺理论家王一川先生;《中国戏剧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戏剧理论家季国平先生;《中国电影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电影艺术家康健民先生;《中国舞蹈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先生;人民网副总编辑、教科文体部主任刘红女士。[14:03]
  • [主持人]:欢迎各位的到来![14:03]
  •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文联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委会执行副主任夏潮先生上台致辞。[14:04]
  • [夏潮]: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广大网友,大家下午好,在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之际,中国文联与人民网在这里联合召开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发布会,与网民朋友们共同分享报告的研究成果,一起回顾探讨和展望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14:04]
  • [夏潮]: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等指示精神,从2012年开始,中国文联组织文艺界知名专家学者编写《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对我国艺术年度发展情况进行汇集、概览、辨析和总结,目的是梳理这一年的艺术成果、透视年度艺术现象、把握艺术发展规律、引领社会风尚。2012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应该说,编写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4:06]
  • [夏潮]:在2012年首卷报告的基础上,经过近百位文艺界理论评论专家、学者半年多的努力,《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又如期出版了,今天正式向社会公布。为了有效拓展和持续发挥《报告》的价值和影响,我们与国家级新媒体人民网合作,举办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由主持本年度艺术发展报告撰写的专家学者的代表与网民朋友们在网上座谈,这是中国文联文艺理论评论工作顺应文艺传播新格局、适应媒体发展新生态,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彰显文艺主流声音的有益尝试。我们相信,通过人民网这个权威的网络平台,此次网谈活动必将增进文艺家与民众的交流,必将密切文艺理论评论与文艺创作实践的互动,同时也会提升全社会对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关注度,共同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14:07]
  • [夏潮]:朋友们,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今年我们还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我们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我们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形势下,在这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里,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中国的文艺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14:07]
  • [夏潮]:最后我代表中国文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感谢各位艺术家的倾心付出,感谢人民网及众多媒体的鼎力支持。谢谢大家。[14:08]
  • [主持人]:感谢夏主席的精彩致辞。下面有请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建文先生为我们介绍《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写工作的基本情况。有请。[14:08]
  • [陈建文]:各位嘉宾、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在春光明媚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发布会。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艺术发展报告编写的基本情况。[14:10]
  • [陈建文]:根据全国九次文代会的部署,从2012年开始,中国文联启动编写了《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同志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编写工作自始至终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来开展。《报告》由总报告概观部分以及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11个艺术门类的份报告构成,总报告委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编写,份报告分别由中国文联所属11个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报告》编写组的专家来自文联系统、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文化管理部门、文艺社会组织以及文化企业的专家来组成,前后参与调研、撰稿、审阅的专家达上百人。经过编写组两年的辛勤耕耘,2012年度和2013年度的艺术发展报告先后出版。[14:10]
  • [陈建文]:作为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年度艺术发展报告,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要求:一是彰显主流价值,体现导向性。《报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关照文艺实践,分析文艺现象,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弘扬和传播文艺正能量。[14:10]
  • [陈建文]:二是留存历史记忆,体现资料性。《报告》分为发展概况、活动与交流、思潮与现象、创新与突破、趋势与建议、评奖与获奖等部分,基本涵盖了艺术呈现的全过程,是对当前文艺资料和基础数据的有效保存、整理和传播,我们力图打造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数据资料库”,对进一步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4:11]
  • [陈建文]: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实践性。《报告》作为文艺理论评论著作,在本身固有的理论品格同时,还强调鲜明的实践品格,着眼于艺术理论评论推动艺术实践发展。《报告》总结成果成绩、分析存在问题、探寻发展规律、提出意见建议、预测发展趋势,无论对于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实践还是对于文艺管理部门、各类文艺组织的工作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14:11]
  • [陈建文]:《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刚刚起步,各项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分析、评价、体例、结构等许多方面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我们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编写质量,力争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逐步打造成为中国文艺发展年度报告的权威项目和知名品牌。谢谢大家。[14:11]
  • [主持人]:感谢陈主任的介绍,请陈主任留步,接下来有请夏潮主席、朱庆社长、刘红副总编辑上台为我们启动代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发布的水晶球。让我们一起倒数,5、4、3、2、1。[14:12]
  • [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请各位领导回台就座。[14:12]
  • [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介绍2013中国艺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突出特点和前瞻思考。[14:12]
  • [王一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网友,下午好。我很荣幸受中国文联委托,承担了2013年中国艺术发展概观这个撰写任务。作为一个做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学人,我愿意把自己对2013中国艺术发展状况一个概要的观察跟各位分享。[14:13]
  • [王一川]:2013年中国艺术发展状况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艺术创作领域自觉承担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任务,积极讲述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书写中国形象。第二,节俭惠民,成为文艺表达的主题词。过去要花很高的价钱,堆起来的表面的繁荣,现在挤干了,干货多了,简谱,又繁荣,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气象,受到了好评。第三,艺术展览精彩纷呈,数字化跨媒介,全媒体交融的趋势更加明显。第四,积极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的开放战略,对外和对港澳台的文艺交流更加频繁,有效地树立起了中国形象,彰显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第五,艺术市场风生水起,持续繁荣。第六,电影产业在规模化、节约化、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高歌猛进。第七,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持续弘扬,文化保护策略发生了新的转变,效果有新的变化。第八,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艺术理论与批评,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还有,文艺志愿服务在全国呈燎原之势。[14:15]
  • [王一川]:第二,从2013中国文艺发展可以看到未来一些新的趋势。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人民群众的梦想汇聚成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成了这一年艺术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是把个人梦想和国家的梦想交融在一起,国家梦个人化,个人梦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我觉得这一点上,艺术家们创作出了新的作品。第二,通过以传统艺术形式表达当代文化题材,以及以当代文化的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内容,传统和当代文化形成了新的交融,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品牌意识从工业领域传递到文化艺术领域,中国品牌在艺术界实现了新的突破,带来了新的气象。第四,这一年中国艺术的全媒体的趋势更加明显,通过全媒体传播、艺术创作、策划、生产、营销、发行、消费等等,都实现了新的变革。第五,特别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青年人才在影视、戏剧、舞蹈等各个门类成批涌现,群体崛起。这一点成了过去一年一个显著的新气象。第六,艺术创作和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的结合,更加紧密,朝向多元化发展,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景观。这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4:17]
  • [王一川]:当然,我们在总结这一年的新气象、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文艺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想提这么几点,供各位参考。[14:17]
  • [王一川]:第一,针对中国梦的艺术表达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表达方式。现在有不少的作品,像很多朋友已经看到,表达上还有生硬的地方,还有艺术水平低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地希望能够加强,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尤其是要把国家梦想怎么样同个人的梦想紧密交融起来,化为人民群众个人的梦想,让个人的梦想要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的文艺界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14:18]
  • [王一川]:第二,在艺术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问题上,要尽力平衡文艺作品的思想价值与观赏价值,既要提升人文品格和思想深度,又要强化艺术性和观赏性,特别是观赏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把思想性也提升上去,用思想性引领这个观赏性,在这一点上,我们文艺界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14:19]
  • [王一川]:第三,在处理中外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方面,应该进一步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特别是外来的艺术样式、外来的艺术栏目、艺术品牌,如何本土化,如何承担起传达我们本土价值观的这样一个任务,还需要加强。[14:19]
  • [王一川]:第四,在艺术市场的规范方面,还应该加强艺术法规建设,加强艺术知识产权的保护。[14:19]
  • [王一川]:第五,针对中国艺术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我们走出去的步伐还比较慢,走出去的成绩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艺术如何进一步地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努力。[14:21]
  • [王一川]:第六,面对艺术理论和批评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比如我所做的这个行业,我自己感觉,远远赶不上艺术发展的脚步。包括我在内,我们还要多做努力,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和批评的研究,特别是后备人才的培养。[14:22]
  • [王一川]:针对艺术类型,人才队伍的状况还要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特别是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鼓舞、激励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成长,让他们崭露头角,给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条件。因为艺术是未来的,艺术是年轻人的,只有青年人才、青年艺术家成长了,跟上了,我们中国的艺术的未来才会越来越美好。[14:22]
  • [王一川]:我今天先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14:22]
  • [主持人]:感谢王院长的发言。下面有请《中国音乐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音乐家徐沛东先生为大家介绍中国音乐发展新成就。[14:23]
  • [徐沛东]:我这里有一些网友的问题。有一个网友叫“听歌写日记”很想问一问我们现在传唱的很多音乐都是以前的经典,现代的新的创作并不多,当下很多流行歌曲很难得到留存和传唱,我想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出现人才断层还是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挖掘有价值的中国原创音乐。此外,韩国出现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位网友叫“听歌写日记”。他提的问题非常专业。我想这个问题,很多的听众、观众在困扰,现在不像前些年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甚至可以成为经典来传唱,我想首先是时代的发展,传媒的转变,使得我们在音乐传播上出现一个新的现象。首先是传媒的多元化,我们过去的音乐传播主要是依靠平面媒体和广播,后来有了电视,再后来,通过电影等等一些手段。近些年来,新的传媒非常活跃,而且每天是应接不暇,带来了新的信息碎片化,以及受众的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一首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这个时代很难出现。像韩国江南STYLE这个歌曲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其实是反映了当代民众对时代的一种宣泄,是一种感悟,因此,带来了很多的声音。我觉得作为创作人才来说,应该不是断层,现在的音乐创作人才非常丰富,非常之多,从整体的国民的文化素质,这些年是有提高,音乐人才也有很大的提升,现在写歌的、创作歌曲的、唱歌的非常之多,但是分散在各个的媒体当中,而且这种受众也是非常零碎,我想这种现象也是时代的产物。[14:25]
  • [徐沛东]:同时,我想在传媒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受众的全球化这样一个情况下,如何提升我们自己的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我觉得是摆在我们每个文艺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说,我们在文化竞争上,还比较薄弱,这里主要是我们的原创力不够强劲。[14:26]
  • [徐沛东]:紧接着还有一个网友说从《中国好歌曲》到《中国最强音》,可以说现在荧屏上最火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就是音乐选秀了,不过随着同质化的节目泛滥,观众也在慢慢流失,您认为,音乐选秀节目为什么会如此流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避免节目的同质化?[14:27]
  • [徐沛东]:我想和前面的问题一样,我们如何加强我们的原创力。首先一个概念要澄清,选秀和比赛是两码事,选秀是节目,比赛是专业的一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在这方面可能有一些误导。中国音乐金钟奖是国家级的顶级赛事,我们在这份报告里有四页多纸密密麻麻写着各项比赛的金奖的获奖情况,有表演奖,有理论奖,有器乐的,有声乐的,有西洋的,有民族的等等,而这些比赛可能广大的观众未必很了解,不像一些选秀节目,一夜之间可以红遍大江南北,选秀节目是节目,节目是允许制作的,是允许进行一些艺术或者一些其他手段的加工的,而比赛应该说是很枯燥的。比如说我们的钢琴比赛或者小提琴比赛,一个选手要准备一台音乐会的量,他才能进入这一轮的比赛,所以一上午可能就两三个选手比赛,这种比赛是很枯燥的,但是非常必要,我们的人才就是这么选拔的。[14:29]
  • [徐沛东]:如果说选拔人才是靠选秀的这样的节目,我想,我们的文艺发展可能就会有些偏颇,会有些误导。同时我觉得创作上的匮乏,还由于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认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这几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我个人认为,法制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提倡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我们很多年来,对拿来主义不以为然,一旦这个节目火了,很多去效仿、复制、抄袭,这不利于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长远。这份报告写到了发展与前瞻,我想我们的前瞻更重要的是提升我们全民族对知识的尊重,对产权的认识、认同,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是比国外差距很大的。谈到了很多选秀节目的雷同,还有相互抄袭的风气,要提升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创作能力是我们下一步文化改革一个重要的部分。[14:30]
  • [徐沛东]:我觉得,全民应该对文化创作、文艺创作,特别对音乐创作。我们的很多年轻的创作者非常苦恼,他的作品写出来,没有地方去传播,他可能今天崭露头角,明天就销声匿迹,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你赶上那个点了你可能就冒一下。今天早晨我在手机上听到一首歌,写的是马航失联的一首非常有感情的歌曲,词曲写得都非常有感情,这种现象如果在过去,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就很容易,他像一种新闻的形式,向全球、向全部的人们去播出,得到了共鸣。[14:31]
  • [徐沛东]:而随着这个事件的新闻性的下降之后,歌曲也就慢慢地可能会淡出人们的视线,这就是现在传媒的一个特点。我想,归根到底要求我们的艺术家、要求我们的全民艺术家提升创新创作能力,如果离开了创新创作,这个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国家的伟大复兴那还真就是个梦。我觉得要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与时代非常有益的事情,我想中国音协通过这样的报告,我们力求去动员我们所有音乐家、所有的音乐人能够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多创作、多创新一些好的艺术作品。谢谢。[14:32]
  • [主持人]:谢谢徐主席。下面我们有请《中国戏剧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戏剧理论家季国平为大家介绍2013年戏剧的发展特点。[14:33]
  • [季国平]: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13年戏剧发展的特点。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在这儿就我感受比较深刻的,从五个方面做一个简要的介绍。[14:35]
  • [季国平]:第一,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这一点尤为重要。戏剧是综合艺术,在戏剧艺术里面,占比例最大的是我们的民族戏曲。可能网友们都知道,戏曲艺术在当年曾经是独霸舞台,独霸这两个字恐怕不太过分,但是这些年来,尤其新时期以来,随着外来文化,随着影视艺术的影响,我们的戏曲艺术有边缘化的危险。在去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戏剧工作者特别是戏曲工作者,他们对他们从事的这个行业要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戏剧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困难和挑战里面孕育着生机和前途。我记得当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总理曾经讲过,有信心胜黄金,在我们戏剧界戏曲界,有了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想这一部有着深厚历史传统,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有着广大戏剧队伍的这么一个行业,有着非常好的前途。我在前几年曾经在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文章叫《戏曲:中国人最后的森林家园》,也巧了,在两会不知道被哪个好事者传到微博上去了,非常广泛,不断有人跟我谈这个话题,我想这也是我们现在实现中国梦,我们戏剧人有信心的一个大背景恐怕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想体会很深。[14:36]
  • [季国平]:第二,回归戏剧艺术本体。大家知道,党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这是对党政干部的要求,实际上对于戏剧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是戒奢华,接地气,回归戏曲艺术本体。比如去年恰逢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这是我们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在艺术节舍弃了过去习惯的大型的开幕晚会,而代之以吕剧开幕,回归了戏剧本体。从我们中国剧协来讲,去年恰逢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在这些大型的活动当中,集中展演了近年来创作的很多的优秀作品,我在这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戏曲、秦腔《西京故事》、《花儿声声》,比如说昆曲《红楼梦》、《景阳钟》,比如说京剧《瑞蚨祥》,比如苏州滑稽戏《探亲公寓》,比如说话剧《红旗渠》、《生命档案》,比如儿童剧像中国儿艺的《特殊作业》,北京儿艺的《想飞的孩子》等等,歌剧、舞剧比如《红河谷》《粉墨春秋》等等,我觉得网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些优秀的作品,他们怎么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塑造了感人的人物,而且与我们时代产生共鸣。[14:38]
  • [季国平]:第三,重视戏剧人才的培养。戏剧谈振兴,关键是人才,而现在戏剧,我们今年刚刚出版了一本书,叫《中国剧本创作白皮书》,其中有一个统计,在80年代,比如说吉林这个地方,专业的剧作家就有300多人,而现在全国专业的剧作家恐怕也就是这一个数。现在人才的培养极为迫切。这些年来,各级文化部门、戏剧组织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从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也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比如说我们和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在上海戏剧学院设立了中国剧协全国中青年戏剧创作人才的高级研修中心,从三年前开始编剧、导演,去年的戏曲音乐,一系列的培训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去年戏曲音乐进修班,这个进修班我们是从当下已经在全国的戏剧舞台上产生影响了的作曲,让他们又重新回到校园,请我们当下的理论家和作曲家,给他们上课,给他们点评,给他们指导。而且我们这个有选拔机制,现场有很完整的课程,结束以后,还有追踪机制,而且我们每一年的培养的人才和前面几届培养的都要在这一届结束的时候来个大会师,我们今年重点就是戏剧理论和评论,我想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当然,全国各地都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比如去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也专门在做这方面工作。比如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就出台了《青年编剧项目资助扶持办法》等等,这一方面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开展。我们想有了人才就有了创作。当然在人才培养里面,作为中国剧协的梅花奖,可能在里面是独领风骚的,梅花奖去年恰逢30年,在全国已经评出634位梅花奖获得者,涵盖了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等戏剧所有的门类。当然戏曲的获奖者在里面占的比例更大。他们都是那个剧种里面的领军人物和代表人物。我们想抓住了领军人物、代表人物,抓住了最迫切的人物,我想对于当前戏剧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14:40]
  • [季国平]:第四,演出市场出现活力。戏剧是一个综合艺术,除了创作是综合的,它的演出是和观众、观演同时完成的,所以它的演出极为重要。我想我们现在强大的戏剧市场,在我看来,核心不是戏曲怎么赚钱,核心是戏剧走向市场,是给观众看戏,这是一个核心。这些年来,引起我们关注的,比如说国内戏剧院线也逐渐形成,比如说保利院线在全国有很广的覆盖,去年首次引入了民营剧团,比如北京丑小鸭院线已经从前一年的7个省市区到去年扩大到覆盖了20个省市区,还有不少剧场,比如国家大剧院等,在尝试着剧场创作剧目,和剧团合作。而目前的全国的民营剧团已经超过了一万个,他们本身就活跃在演出的一线,而海外市场也尝试着制作营销新模式,国际演艺推广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局面。[14:41]
  • [季国平]:第五,文化惠民有声有色。文化惠民实际上是我们各地的戏剧院团常年在基层演出,特别是地方戏院团,他们本身是最接地气的。从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本身也高度重视文化惠民这一块,在中国文联的文艺志愿者,在中国剧协以及中国文联各有关协会的志愿者服务里面,把文化惠民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我们中国剧协来讲,我刚才说到梅花奖30年,我们去年9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举行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纪念活动,当然以北京为中心,涵盖了全国,所有的梅花奖获得者绝大多数都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演出。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到今天为止海南只有一位演员获得了梅花奖,而在9月份这个演员就在海南的县市和农村一个人就演出了30几场。我想,梅花奖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与常年坚持在基层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口碑,而形成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我想这是我们今后要保持,要发扬的。[14:42]
  • [季国平]:当然有关戏剧的发展特点还可以说好多,在这里我想我就说刚才感受最深的。谢谢大家。[14:42]
  • [主持人]:感谢季主席。下面有请《中国电影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电影艺术家康健民为大家介绍2013年电影发展有什么新的趋势。[14:43]
  • [康健民]:各位网友,大家好。2013年的中国电影无论如何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是能够让人记住的。在这一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了200个亿,达到217个亿,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中国的国产电影从2012年的占比例48%,到2013年占到了58%。从创作层面这一块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传递正能量的主旋律影片更具观赏性。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全国放映城市院线的票房就达到了8000万。第二,一批国产的中等成本的影片成为了市场的主力,我们可以闭上眼一想就有好几部,这里就有《中国合伙人》,还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等这些影片。第三,一大批青年电影创作人才在快速成长。年轻导演成为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新力量。我们也通过2013年重新认识了像徐峥、赵薇、管虎、乌尔善等等这样一批年轻的导演的形象。[14:45]
  • [康健民]:中国国产电影在2013年有哪些创新和突破呢?在这个报告里面我们重点在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中国梦的讲述与中国故事的自觉。电影作为国家软实力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必然成为中国梦的艺术载体,2013年,也出现了多部讲述中国梦和中国故事的电影,其中比较突出的像《中国合伙人》还有《东方中国梦》。[14:45]
  • [康健民]:第二个特点是现实题材回归,同时一批青春题材的电影在市场上有更佳的表现。2013年我国的现实题材和青春题材的中小成本影片集体发力,我们看到了《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分手合约》等等影片,不仅没有成为好莱坞和国产大片的炮灰,他们的票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中小成本的影片在题材上有两个突出的创新之处,就是现实和青春。这曾经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短板。[14:46]
  • [康健民]:第三,电影创作与高新科技更加紧密融合。2013年国产电影积极应对数字技术的挑战,在电影的叙事和技术上有所突破。数字技术更加紧密地融合到电影创作当中。其中比较突出的我们都知道的一部电影叫做《一代宗师》,这部影片借助数字技术再现了民国武林宗师的整体面目,用高速摄影呈现了一招一式的武术精华。这是中国电影在2013年所具备的几个特点。[14:47]
  • [康健民]:第三个方面,在这个报告里面我们阐述了2013年中国电影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思考。总体而言,2013年,具有震撼力、新闻艺术质感和不随波逐流的艺术个性的影片有,但是还是显得不多。影片的整体艺术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升。这里有几点,第一,中小成本的影片创作存在着三弱两多的问题。三弱:叙事弱、内涵弱、现代的视听语言弱。两多:青春题材多、跟风的作品多。[14:47]
  • [康健民]:第二,国产商业大片存在达到了技术的新高度,但是数量还是偏少,艺术质量突破不明显。因为在市场上,我们还是需要大片,需要大片的票房,来使我们中国国产电影在整个中国的市场配额上占据主动。但是,我们这种大片还是不多,技术高度、艺术短板并存的问题依然存在。[14:48]
  • [康健民]:第三,主旋律影片的质量较高,在艺术表现力、感染力上,还有可进一步发掘与开拓的空间。2013年主旋律影片在质量上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中国电影金鸡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的评比上,一大批这样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影片。但是我们觉得,它在艺术领域里面,可开阔的空间依然还很大,所以我们高兴地看到,有很多的艺术家还在这一块孜孜不倦地做很大的努力,我们也期待着他们更大的成功。[14:49]
  • [康健民]:报告的第四部分我们分析了一些趋势和提出了一些建议。有这么三点:第一,弘扬中国梦,用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应该还要作为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命题去努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举世瞩目,应该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题材。要大力鼓励拍摄反映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寻找符合自己发展道路的电影,用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梦、中国精神,让中国梦、中国精神成为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的软实力。[14:50]
  • [康健民]:第二,进一步夯实本土市场,力争电影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中国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与好莱坞正面竞争的主战场还是在我们的国内市场。这也是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的一个关键。中国电影的优势在于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情感、历史和生活。中国故事应该成为中国电影进一步夯实本土市场的法宝。但同时,世界电影工业正在进行数字转型,中国电影应该抓住这一次电影技术调整的时期,基于一方面发展核心技术,在院线的制作硬件上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要研究数字电影的叙事机制和表现形态,迅速掌握数字电影从制作到发行到放映整个领域里面所起到的支撑作用。[14:50]
  • [康健民]:第三,我们希望在市场上有比较大轰动效应的大片还有中小成本影片以及艺术品质较高的文艺片,在整个市场上能够有一种平衡的发展。近两年国产大片的精品不多,只有国产大片在技术和叙事上更加成熟,才能形成与好莱坞硬碰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继续发展国产大片依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当然中小成本影片也需要我们加大力度予以扶持和鼓励。只有形成以中小成本为产业基础,以大片为高精尖产品,国产电影的市场才可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的循环的阶段。同时,我们不得忽视对文艺片的保护,应当在适当生产和放映环节加大对文艺片的市场保护,这不仅有利于电影文化、电影形态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提升电影文化的反思性和深刻性。这本身也是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组成部分。[14:51]
  • [康健民]:应该说2013年的电影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也给我们很多的惊喜。2014年,我们也有信心,中国的电影人一定会给中国的电影观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14:51]
  • [主持人]:感谢康主席的发言。下面有请《中国舞蹈发展报告》主持人、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主席为大家介绍2013年舞蹈的发展特点。[14:52]
  • [冯双白]: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中国舞蹈艺术在2013年发展应该说是有如下八个特点。[14:52]
  • [冯双白]:第一,舞蹈比赛红红火火。2013年是中国舞蹈的比赛之年,我们能够列举出来的比赛就有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古典舞比赛,这是在西宁。还有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是在贵阳,以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剧舞蹈师比赛是在上海。与此同时,全国舞蹈比赛、全军舞蹈比赛,以及中央电视台CCTV的舞蹈大赛,都在2013年举行,我们说这是一个真正的比赛之年。[14:53]
  • [冯双白]:第二,新锐编导登台掌舵之年。很多优秀的青年编导已经真正登上了我们的舞蹈艺术的创作的舞台。像优秀的青年编导王舸,在中国艺术界上推出了他们最新的作品《红高粱》,莫言都去参加,都去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以及在电视剧《乡村爱情》里面扮演王小蒙的王亚彬,在2013年仍然推出了她的连续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作品。我们的青年编导们万玛尖措、赵良等等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作品,像万玛尖措以“香巴拉”作为一个题目,传达出深刻的令人感动的藏族文化,对于生死的态度。非常令人赞叹。赵良推出了他自己的新作品,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今天我们的青年编导们他们登台掌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掀开了非常惊艳的一幕,这是很让人激动的。[15:00]
  • [冯双白]:第三,2013年是中国舞蹈的群众舞蹈的星火燎原之年。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方,在各个省,有很多很多的群众舞蹈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推出了自己的作品。从广东,我们看到了很多直接表现南国生活的群众舞蹈作品,以及到了东北,有东北的好作品;到了陕西,居然有人把biangbiang面编成了舞蹈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群众的星火燎原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愿意参加到舞蹈艺术的创作性活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祖国的各地,在田间地头,在高架桥下,在百姓广场,在祖国的各地的广场,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舞蹈的大军越来越多。就我们中国舞蹈家协会推出的百姓健康舞,在全国26个省市都有人在跳。有一个城市叫做广东江门市,每天晚上有几十万人在跳百姓健康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问了一个问题说这是真的吗?你们大家都知道,央视有一档节目叫“是真的吗?”,一个文化记者觉得这是真的吗?他到了广东江门自己拿着摄像机悄悄来到了江门的一个广场上,他想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人自发地要去跳,结果他看到了一个广场上十几个圈子都在跳百姓健康舞。他就问人说,一个年纪很大的人,他说你经常来跳吗?他说我经常来跳。他在那个广场上看到一个行李箱,他原来以为那是道具箱或者是什么箱子,结果发现,是一个人拉着箱子来跳舞,他就问他,您怎么拉着箱子来跳舞?你这里是不是什么服装?你待会儿是不是要表演?他说不是,他说我是出差刚刚下火车。我跳上瘾了,下了火车我就得先来跳舞,然后再回家。居然有一对夫妻为了要找到一个能跳百姓健康舞的广场于是选择了那个楼的楼盘,因为楼下有小广场跳百姓健康舞。这是一个真正的群众舞蹈的星火燎原之年。[15:02]
  • [冯双白]:第四,这是一个志愿服务的启动发动之年。舞蹈志愿服务在全国各地纷纷地发动起来。我们的百姓健康舞有几千名志愿服务人员在全国各地积极地活跃着。我们的新农村,有上万名舞蹈志愿者在不同的地区坚持着。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些舞蹈演员们,甚至那些有名的中青年舞蹈家们,他们都加入到志愿服务的大军里来,这是非常让我们感动的。[15:02]
  • [冯双白]:另外,这个年也应该叫做舞蹈教育的深度探索之年。在这一年里面,像在北京舞蹈学院,在很多艺术院校里面,都深入开展了舞蹈教育的新的机制、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在很多舞蹈教育领域里面探索身心教育的新方法。有人在探索舞蹈的康复,你身体有病了,通过舞蹈怎么去康复,有人在探索舞蹈医疗,舞蹈医疗在西方已经发展得非常非常充分,在香港、台湾都有很好的舞蹈医疗师,中国大陆现在严格地说一名舞蹈的医疗师都还没有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年,很多人开始探索。我知道有一些热爱舞蹈医疗的人现在自己在做这个方面,他们甚至在美国、英国申请了舞蹈医疗师的资质,但是在国内现在还没有形成有力量的组织。舞蹈教育的深度探索给了我们很好的方向。[15:04]
  • [冯双白]:同时,2013年也是舞蹈文化产业的实在发展之年。我举个例子,大家一定都知道,杨丽萍说,她要告别舞台了,于是很多人去买票,我一定要看杨丽萍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果发现,一年当中,杨丽萍都在演,每个人看的都是她的最后一场。杨丽萍说,我的告别是一个告别的季,我是一个告别演出季,我是一个告别演出年,而不是一场。每个人都怀着这样一场去看,但是这里暗藏了一个文化产业的运作。杨丽萍这样一个演出,由一个真正的有经验的有创意的公司来给她推广,所以,这是一个很实在的舞蹈产业向前推进的年度。[15:06]
  • [冯双白]: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产业的现象。我们知道,现在越来越多这样的一些公司开始注重文化产业,也有人对舞蹈产生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15:06]
  • [冯双白]:第七,2013年是电视与舞蹈的恋爱之年。大家都知道,像非常红火的《舞林争霸》现在人人都了解了,《舞林争霸》上的冠军现在走到哪,有无数的粉丝在高叫着他的名字。这都是电视推出来的很大的特点。另外,像《奇舞飞扬》这样的节目,也得到很好的口碑。据我所知,这样一场恋爱,现在在2014年正在发酵,正在迅速地铺开。很多电视台都在策划舞蹈电视栏目节目。2013年电视和舞蹈的恋爱,我觉得已经度过了青涩的阶段,开始进入到热恋。[15:07]
  • [冯双白]:第八,我认为是中外舞蹈的经典集结之年。在2013年,几乎最有名的世界性的舞蹈的经典作品都在中国上演。《天鹅湖》《罗密欧朱丽叶》等等很多经典作品上演。另外以“春之季”一百周年诞辰作为一个契机,外国作品到我们这里演,中国的作品,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来推出演出。整个的演出,中外文化交流,在舞蹈上,我觉得是经典集结。[15:07]
  • [冯双白]:要说到问题,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值得注意。第一,创作和生活的关系仍然考验着我们所有的艺术家,舞蹈艺术家。现在我们的舞蹈创作仍然有人还沉浸在自己的动作的快乐当中,忘记了生活的火热的灼感。我认为创作应该注意三个心:第一,健心,舞蹈要有健脑、健心、健身,健心就是一个好的作品对一个人的心灵一定有裨益,不是外在单纯风格的美,而且对心灵要有滋养,要健心。第二,作为艺术家来说,要真心,你在作品当中应该讲出自己真心的感受,而不要害怕或者是躲避,要直面生活,要真正讲出自己的真心话来,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三,还应该传递出信心。我们现在都说中国梦,通过舞蹈艺术来传递我们这样的生活的信心,传递我们前进的信心,传递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这样一种信心也非常重要。我认为,在创作领域里面,要多多地注意健心、真心、信心。[15:09]
  • [冯双白]:另外,我感到,另外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舞蹈的教育,现在恕我直言和全国的很多教育一样缺失对创造力的培养。我们的舞者有非常好的身体,拿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舞团都顶呱呱的身体,他们的跳、转、翻技巧毫无问题,我们的创造力,我们文化的创造力、文化创新力大大不够,这个有诸多的原因,其中教育在这个领域的缺失,我认为是值得反思的。我们舞蹈艺术要想真正走得更好,我想应该更放长远,加强顶层设计。[15:10]
  • [冯双白]:2013年是一个舞蹈艺术的令人激动、令人振奋的年,我想,2014年就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谢谢各位。[15:10]
  • [主持人]:感谢冯主席的发言。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艺术界的大腕、大师、泰斗们,上午我就一直在心虚犯嘀咕,我想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我怎么才能和今天的主题“艺术”二字沾点边或者挂上钩,刚才听了几位前辈、专家、老师们的发言,我突然想到了一点,我觉得我能跟它挂深钩了,就是我是一名新媒体艺术工作者。想到这里,我可能心情就不是那么忐忑,平复了很多。其实今天邀请大家到人民网,我们也是体现了很多我们新媒体的特点。本次网谈会现场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人民网微博大屏幕,大屏幕上将同步显示场内、场外朋友们为大家发送的微博,有的还是对各位的提问。人民微博注册用户,可以通过人民微博网页版、手机客户端绑定的手机号发表带有关键词#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微博上墙,如果您还没有注册人民微博,也不要着急,移动、联通、电信的手机用户可将短信发送到10690195730620一样可以发送问题。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让我们有请王一川先生、徐沛东先生、季国平先生、康健民先生、冯双白先生。有请几位上台回答我们网友对大家提出的问题。[15:10]
  • [主持人]:我面前的电脑已经收到很多网友对各位的提问。第一个问题是网友“风中芯子”向王院长提问,他问,您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对文艺界的现状也有很多思考。请问您认为《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这样的课题对我们的文艺发展有什么作用?您觉得我们现在的文艺界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5:11]
  • [王一川]:谢谢,网友提了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想这个报告有用但有限。为什么有用呢?我觉得梳理过去一年中国文艺发展的状况,让我们知道我们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没有进步,或者退步了,我觉得做到心中有数。这还是有用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让我们未来能够做得好一些。我想做这个报告,对我自己,我相信会对一些读者也会有一定的用处。但是也有限,限于我和我的同事的水平,我们可能总结的不够好,水平总结得不够高,有些成绩没有说充分,有些问题没有说深刻,可能它的作用有限。[15:13]
  • [王一川]:要解决问题还不能靠一个报告,还得靠全国文艺工作者,也靠网友,靠读者,咱们一起来讨论中国文艺面临的问题。大家共同参与,来做这件事情。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引子,抛了一个砖,关键是要引玉,关键是要吸引我们更多的网友读者来关心,来思考。这样用我们扎扎实实的思考和行动,来推进中国文艺创作的改变。这样让文艺的发展更符合各位网友、各位公众的心愿。[15:14]
  • [主持人]:感谢王院长。我们艺术界也很稀缺这种甘愿做板砖的人。我们来看下面一位网友,他叫“评人宜居”,他问季主席,报道说近几十年来我国地方戏剧剧种在急剧消亡,有专家认为文艺体制改革的高速步伐让地方戏剧难以承受,地方戏剧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您认为改革速率过快是否是造成地方戏剧萎缩的主要原因,同时哪些因素阻碍了地方戏剧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5:14]
  • [季国平]: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讲,我们当代的戏剧院团必须改革,不改革死路一条。关键是怎么改。在我的理解,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这是关键,是调动广大艺术工作者特别是戏曲工作者的积极性。我想围绕这个核心就会做到好的结果。当下我们切忌一刀切,一刀切挫伤了院团的积极性,可能会给我们当前的危机增加更危机。实际上刚才我在介绍戏剧的时候说到了,我们这个戏剧是一个综合艺术,特别是我们的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一个古老的中国的传统艺术,它在面临当代社会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现实问题。我想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我们一方面要弘扬,要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戏曲来讲,同样需要对我们已有的戏剧样式要进行传承和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创造好的条件、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好好地发展。这些年来,应该说这一方面成功的经验还是有不少的,最关键我想是三个方面:第一,从国家的层面来讲,要制定有利于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政策,这个里面,既有政策的,又有经费的支持的。最近我们正在配合中宣部和文化部,在做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一个研讨。从国家层面这么来讲。第二,从咱们戏剧工作者,特别是戏曲工作者,我们对于我们的戏剧传统,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传承,要敬重,这是一个大前提。现在我发现当下可能我们有的戏剧工作者,急于想让他的作品,让当代的年轻人去接受,这个愿望可能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可能在尊重传统,跑得太快了,可能适得其反。我想在这里我首先强调的是我们戏剧,特别是戏曲工作者对于优秀传统的传承,这极为重要。当然我们绝不能满足于这一点,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实际上当年毛泽东主席就已经讲了,推陈出新。我们现在也讲返本开新,本质是一样的。这一点有成绩,也有很多教训,我想我们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防止一些问题的出现。第三,说到观众,说到网友们,戏剧和其他的门类可能不一样,它有它的特点。戏剧的完成是演员在剧场和观众相互之间的观演之间当场交流,共同完成的艺术创作,戏剧每一场演出,这些舞台的演员们都讲,这一场和上一场不一样,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创造,确实不是简单的复制。在这里我们要尊重观众,尤其是戏曲观众是需要培养的。它和影视不太一样。作为戏剧工作者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戏曲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当年白先勇有了《牡丹亭》,在北京大学,在其他大学引起很强烈反响的时候,我们就把我们的年轻观众吸引到剧场,有利于院团改革的背景下,我相信就会有好戏出来,有了好戏,有了好的政策,有了观众,戏剧不就繁荣了吗?谢谢。[15:17]
  • [主持人]:感谢季主席。网友“研墨姿旺”,他向康主席提问,他说国内电影市场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好电影不卖座,狗血片受热捧。我们现在的电影很多都是高票房低质量,看过的观众忍不住吐槽,张艺谋导演说了,在国内不拍烂片都不行,您怎么评价现在电影市场上的这种怪现象,我们应该怎么规范商业电影的发展,又应该如何把更好的电影推送给观众?[15:17]
  • [康健民]:这个问题问得很尖锐,这也是业内很多专家也是很多观众朋友一直在追究的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电影应该看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从2002年真正地我们的电影产业开始起步,到2013年去年,我们刚刚十年时间,我们的电影体量从2002年的不足8亿票房,到2013年达到了217亿,这是一个放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可能大家共同都比较觉得很浮躁,这是一个浮躁期,可能真是逾越不过的。烂片怎么去评价它是烂片?其实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观影人群体单一,我们的观影群体基本上是在80和90后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某一些观影的趣味就决定了投放到市场的这些制片人要做的作品的一些定位。我们期待着这个市场能够成熟起来,我们期待着这个浮躁期能够尽快地过去。我们就希望更多的一些类型元素的好的影片能够进入到我们的市场。我不太赞成说这是一个烂片的年代,其实有很多的影片,它是无法进入到市场,通过我们的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我们看到有很多中小成本的影片,他们还来不及进入市场,或者是进入市场以后受到了冷遇,这恰恰是有很多的一些艺术品质很高的影片,它是无法进入市场。现在从观众到影院到院线再到制作方等等这一切能够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循环体以后,中国的电影才真正走向成熟。我想,大家给点时间,给中国电影,给点时间给中国的电影人,我们不是刚刚过去十年嘛,我们十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好的成绩,再过五年或者再过十年,中国电影一定会让大家满意一些的。[15:19]
  • [主持人]:谢谢康主席。我在这里刚刚看到有人提问徐主席,他可能也非常了解徐主席在不同的媒体场合上提出过,现在我们当下很多的儿童的歌曲,儿童的音乐创作其实很匮乏,我们其实现在经常在身边看到咱们的孩子们,唱的还是很多年前咱们是儿童时候唱的儿歌,请问这一点,咱们现在有什么样的方式引导或者鼓励咱们的少儿的曲目能够蓬勃发展?[15:21]
  • [徐沛东]:我们在艺术发展报告里好象比较缺憾的就是儿童音乐这一方面的创作、推荐。这也是我们多年来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从儿童歌曲的创作群体在逐渐衰落,年龄在逐渐偏大。还有儿童歌曲传播的渠道也在不断地转变。还有整个的,刚才我说过了,媒体的这样一个多元化,使儿童这种受众也产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儿童歌曲变得非常无力。这个现象不是在中国,在世界也是同样如此。如何使儿童在成长中有很好的音乐作品去给他,让他更好地抚慰,我想这些方面我们要很好地思考。现在的音乐创作和利益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现在的儿童音乐创作,从创作群体是没有力量的,甚至倒贴力量。儿童歌曲的演唱窗口也非常小,我们曾经试图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和央视组织了几次的儿童歌曲的创作大赛,儿童歌曲的表演大赛,赛过之后发现,很多的孩子是为了要挤这个窗口,是为了成名,是为他自身的一些利益来进行一些传播。歌曲唱过之后,又很难有这种留下来的,让儿童们在童年中有美好记忆的。还有创作思想,现在讲究社会的价值观的塑造,我们在儿童歌曲的创作上,在很多年前,形成了一些概念,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可能过于说教式、理念化,现在孩子看东西,和我们当时儿童时候接受东西完全是不一样的。如何去根据他们自己的需求来创作,这方面我们缺乏研究的。而且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过去不错的一些儿童歌曲的创作者逐渐也在远离这个行当,因为确实非常的困难。没有任何利益。而且,大家知道,除了写出之外,更重要的是立体的全面的推广,让孩子们会唱,大家能喜欢。我们有一本儿童音乐杂志,每年订数在逐渐下降,这就是现状。我就想通过这个平台呼吁我们的音乐创作者,多关心一下儿童,不仅仅关心你自己的孩子,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在儿童的心灵的成长上,在文化的接受上没有更高的优秀的一些我们自己的文化,我想当他成人的时候,长大的时候,他会对童年的记忆是怎样的呢,我也说不清楚。我想对儿童歌曲的创作,这位网友提得非常尖锐,这也是我们音协着重要去抓的工作,谢谢网友。[15:23]
  • [主持人]:感谢徐沛东老师,非常有社会责任感。这两天我们看到国内电视台有一个非常火的选秀节目,里面有正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在饱含热泪唱着情情爱爱,让人看着哭笑不得,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儿童音乐作品比较缺乏,但一方面可能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方式。[15:24]
  • [主持人]:网友锚机终结者问冯主席,舞蹈和音乐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很有视觉吸引力,现在很多音乐节目异常火爆,舞蹈节目相对少很多,您认为舞蹈类的选秀节目有没有市场价值,我们应该如何让更多人接触到舞蹈,又应该怎样向普通民众普及舞蹈?[15:25]
  • [冯双白]:他提的问题非常有意思,现在选秀节目非常火,相比较起来,舞蹈是少得多了,我个人这么看:从CCTV舞蹈大赛的收视率和反映的效果来看,我认为舞蹈其实是更加适合电视节目的。舞蹈节目在电视上看上去非常漂亮,而且舞蹈者在正常的剧场里面看演出,只能保持在一个比较远的距离,可是当电视介入之后,电视镜头可以非常近的给出舞蹈动作的细部的表现力,都呈现得很好。我个人认为,舞蹈和电视这种结合是大有前途的。说到选秀,我要说一句话,我个人认为,我们非常多的选秀节目其实都是人云亦云,其实都是买的国外的优秀的好的成功的模式,各个电视台纷纷群起而响应,我个人也非常喜欢选秀节目,我也是《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非常忠实的观众,很喜欢看这些大伽们,导师的表现让我非常赞叹。反过来我想什么时候有我们自己的音乐选秀节目呢?我自己想舞蹈选秀节目现在很少,可能第一就是要有这样的节目出现,像《舞林争霸》,贵州台也做过一个舞蹈选秀节目,现在都很好,听说马上浙江卫视又要推出《中国好舞者》,这也是一个很令人期待的节目。我还是那个问题,就是要让的电视工作者和舞蹈工作者联合起来,我们能不能创造出自己优秀的选秀节目。很多节目,比如说不相信舞蹈艺术的魅力,非要整一些动情的故事,煽情的让人掉眼泪,然后好象用这样的节目点去拉这个观众,我认为,其实要很好的思考。用不着这样去营造出来那种泪点,我觉得那样的泪点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还是要有我们自己好的方式,诉说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我们这些舞者他们生命的体验。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15:28]
  • [冯双白]:当然,我要感谢舞蹈感谢电视对舞蹈做了很多传播,我个人看,电视和舞蹈一定是有很大的前途、很大的空间。我同时也想在舞蹈和所有的新媒体,类似于像今天这样人民网,我认为这样的新媒体给我们机会,让我们介绍舞蹈,把舞蹈和观众、和普通网民拉得更近,我觉得这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办法。多多地宣传舞蹈,让大众了解舞蹈,熟悉舞蹈,接触舞蹈,甚至有可能你自己就去跳一跳舞,我现在传达一个秘密,凡是常年坚持跳舞的人长寿,很多舞蹈家非常长寿,我们的陈爱莲,著名的舞蹈家已经73岁了,现在劈叉、下腰、大跳,还能做双人托举,我们的老舞蹈家贾作光已经91岁了仍然可以跳舞,跳舞使人长寿,你跳了舞了,你接触舞蹈了,你熟悉舞蹈了,你一定会爱上舞蹈、迷上舞蹈,我就是这样被拽下水的,现在逃都逃不开,“终结者”希望你在舞蹈方面不要终结,走向舞蹈领域。[15:30]
  • [主持人]:网友“天涯纸鹤”向季主席提问,《活着》、《恋爱的犀牛》越来越火爆,可见话剧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大得市场需求,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并扩大我们的戏剧市场,怎样才能把戏剧打造成人人爱看、人人可看的艺术形式?[15:31]
  • [季国平]:首先这位网友喜欢话剧非常好。在中国除了戏曲以外,话剧、歌剧、舞剧都是外来的,话剧到中国来一百年,经过中国的民族化、本土化,尤其在北京、上海,比如广州、武汉这样的大都市,话剧还是过得不错的。比如北京人艺全国是赫赫有名的,很有影响的,国家话剧院当然有国家话剧院的特点。这些年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做剧目,和年轻人的互动上,影响非常大。当然像《活着》、《恋爱的犀牛》都是属于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样式,而且这两个作品还有它的特点,它并不是剧院牵头创作的剧目,是剧院著名的导演领衔创作,比如《活着》,我的印象,和杭州广电集团合作来制作的。他们除了剧目本身,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以外,在制作方式上也有很多超越了我们传统院团制作的一些特点。这是成功的,我想这些方面都可以借鉴。[15:32]
  • [季国平]:在这里另外一方面我想还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喜欢看话剧,当然我也更希望他们去看戏曲,什么原因呢?我举一个例子,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个副院长孙老师,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戏剧家,他曾经在美国加州教了十年的戏剧,去年他在中国戏剧杂志曾经登过一篇文章,他谈他怎么改编成京剧,我就发现这位话剧教授对于戏曲特别京剧到的痴迷的程度,他那篇文章里面有一句很尖锐的话,就是话剧到了中国一百年,做得还不错,但是,他有一句话可能会刺伤这位网友的心,他说除了大城市,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基本上就没有市场。这话可能说得比较重了一点,可能事实也是这样,除了大都市,在我们其他的中小城市,主要还是戏曲的市场。这个里面很值得我们戏剧工作者来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讲。我以为还是上一个世纪著名戏剧家张根先生讲的那两句话,当代戏剧要繁荣和发展,从戏剧工作者的层面去讲,就是戏曲的现代化和话剧的民族化。我想话剧有话剧的优势,我们戏曲很多方面受到话剧的影响,学习和借鉴,尤其在大都市,有话剧的忠实的观众,这是好事,我想我们希望这样子的观众朋友们、网友们越多越好。这个舞台艺术和影视不一样,影视有影视的魅力,舞台艺术有舞台艺术的魅力,人的创作,当场的感受,可能是独到的。另一方面,我们的戏曲艺术也要保持我们个性和本体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受到外来的像话剧等等的影响,去变成不是自己的,这可能也就不合适了。[15:34]
  • [季国平]:简单来讲,我们非常希望更多的网友看话剧,也希望他们更多的来看当下的戏曲,戏曲也有很多好作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像《活着》、《恋爱的犀牛》这样的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作品的问世。谢谢。[15:34]
  • [主持人]:谢谢季主席。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网友“王一net”向王院长提问,大众当中最为流行的是通俗文艺形式,比如网络小说、微电影、韩剧等等,就像最近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把戏剧、歌舞等艺术形式和当下的观赏趣味相结合?[15:35]
  • [王一川]:谢谢网友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其中我们当前艺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把艺术分成三个类型:第一种是观赏型或者旁观型,观众的观赏不会直接影响艺术家的表演、艺术家的演出,比如说电影、电视剧。第二种就是现场型,艺术家现场表演,观众要入场观看,艺术家表演得越好,观众的掌声越热烈,反过来观众的掌声越热烈,艺术家表演越来劲,这需要有交流。第三,参与型。艺术家的创意需要观众的直接参与,比如说,在卡塞尔,观众都要去参与,那样才能完成任务。刚才网友提到的问题就属于第二种,也就是刚才徐沛东主席、季国平主席、冯双白主席都提到的,就是戏剧、歌舞、音乐这些艺术,它往往要依赖于现场表演,观众的现场观赏、互动,像电影、电视剧相比,相对来说属于小众一点,它的传播量、传播信息没有影视那么大,它依赖于表演这个剧场空间舞台的限制,所以受到一些影响。同影视比,受到一些局限。但是,也是有改变的途径的。我想是不是有这样几点建议可以提出来。[15:37]
  • [王一川]:第一,关键是我们的艺术品能否尽量贴近当代公众的生活体验和人生诉求。能不能拨动他们敏感的生活神经、人生神经。能够用当代的生活故事去打动他们,形成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觉得这一点很关键。[15:38]
  • [王一川]:第二,可以适当运用跨媒介交融的手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观赏价值,能够用新的艺术手段,来满足观众的视听觉奇观的享受,同时在这种享受中能够领会人生的价值观、价值理念。[15:38]
  • [王一川]:第三,要根据分众原则,不同的艺术品、艺术类型,可能有不同的观众群,有的观众喜欢这样,有的观众喜欢那样,可以面对不同的社群的需要,培育自身的观众群。有的喜欢话剧,有的喜欢戏曲,有的喜欢歌剧,有的喜欢音乐剧,培养不同的观众。这样满足他们的分众的欣赏的需要。[15:38]
  • [王一川]:第四,刚才季国平主席已经谈到了,本土的东西,可能要加紧它的现代化,外来的东西要加紧本土化、民族化,要形成中国古代和中国现当代、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之间的交融,外来的东西到中国来要中国化。比如刚才网友提到《来自星星的你》,它的成功,我也看了几集,我就感觉它很聪明的利用了东方文化或者说跟中国文化贴近的韩国文化传统的优势,把它同现代的科幻手段、神奇的想象结合起来,它不仅征服了韩国观众,也征服了中国的观众,它在这方面走的路其实就是巧妙地把我们的传统的东西当代化、现代化。这样踩出了它的一条路。这些年在戏剧、歌舞,刚才几位主席都谈到了,有好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就是体现了我刚才说的这四种办法。当然还有更多的办法。只是提点建议。我相信更多的网友都来关心这个事,可以帮助我们的艺术家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我们的戏剧、歌舞艺术会越来越好。[15:39]
  • [主持人]:感谢王院长。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网友“一语惊人”问康主席,最近宋丹丹与宋万金的骂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想请问康主席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是否也会出现演员改剧本的情况?演员和编剧究竟谁说了算?现在中国电影烂片太多,是否都是编剧的错?[15:40]
  • [康健民]:最近“二宋”在网上争论非常引人关注,其实在电影创作中间,大家有一个共识应该看到,编剧已经逐渐成为整个业界的一个弱势群体,其实编剧在一部电影中间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础,是电影的第一生产力。电影又同时是一门综合艺术,有很多导演,也会跟编剧商量改剧本,甚至演员到了现场拿到剧本以后觉得这样说话别扭,他要按照他自己的方法说出来,也有改剧本的现象,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现在已经几十年影视创作,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怎么就会酿成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想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在艺术创作中间,在各个主创人员之间,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在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一部好的作品奉献着你的智慧。大家有了这样的心态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发生这场争论,更多的我觉得有很多编剧是为自己曾经在某一部电影的创作中间受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引发出来的。我在这里还是觉得,要呼吁我们业界的朋友,不管是知名的艺术家,还是非知名的艺术家,大家不要忽视,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它的文学永远是它的基础,永远是它的支撑力,我们尊重编剧,尊重文学。应该这样。[15:42]
  • [主持人]:谢谢康主席。下面我想代网友向徐沛东老师提一个问题,都说好声音第三季开始了,第三季的很多宣传的团队说要主打微视,其实刚才几位主席也提到了咱们的艺术如何利用新媒体来传播扩大它的影响力,其实音乐方面,我们用新媒体来传播或者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可能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有效的载体,请问我们音乐的艺术从业者怎么样利用好新媒体这种技术来发生自身的变革甚至自身的改革?[15:44]
  • [徐沛东]: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整个艺术的推进,都是很好的一个方式,也值得我们艺术工作者思考的。音乐借用新媒体占据的便宜比他们要多一些。现在大家看到很火爆的一些选秀节目,其实原本可能就是一个演唱,但是由于电视媒体的介入,由于其他的一些艺术的杂交,我觉得使得这个节目更好看。刚才一川教授谈到一个观点就是艺术的杂交,时代杂交、国内与国外的杂交,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当下环境中,我们的艺术闭门造车是不可以的,完全忘掉自己,完全一味模仿别人也是不可以的。如何利用这些高科技,这些手段,来进行我们自己的推介,我觉得这是很聪明的办法,但是别忘了,创作仍然是这些艺术的第一生产力。现在音乐的弱势群体是词,是曲,他们非常困难,现在我们所谓的这些选秀节目,其实很多在炒概念,甚至有些作品不客气地讲还有一些压箱底的很多年前的作品拿过来,还有网友反映抄袭的现象等等,这都是一些利益的驱使,如何利用好这些新媒体,焕发我们自身的创造力、创新力,我们能不能有自己的好声音、好歌曲、好歌手这样的创新栏目,而不是买国外的模板,哪一天中国这么泱泱大国输出一些我们自己的创意,我想这个文化发展才是最强大的,现在不客气地讲还是在这个阶段比较无助。为什么江南STYLE能够流传,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意识还是比较急功近利,如果这档节目我挣了钱,别人怎么着,社会怎么着,我不去有任何责任感,我觉得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今天谈的是前瞻,应该远一点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更应该扶持这些弱势群体,没有了创作,这个时代是任何不要谈的,也就是一眼云烟而过而已。我想利用网友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一方面利用好这样先进的手段,一方面去借鉴好海外的先进的经验,重要的是启发我们自己的创作力,这是我们立身于世界文化之林之强的一个最根本的。[15:46]
  • [主持人]:谢谢徐主席。正如徐主席所说,我们艺术工作者是要有前瞻性,我们的各位网友、各位观众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要浮躁,就像刚才康主席所说的,我们看看十年以后、五年以后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样的。可能那个时候我们会更有信心,更有自信。[15:47]
  •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看最后一位网友的提问。他叫“007”,他向冯主席提问,奥斯卡颁奖礼上的pilobolus舞蹈团带来的影子舞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内喜欢舞蹈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成功的商业舞蹈团并不多,您认为我们在推进舞蹈商业化上有什么障碍?我们应该怎么解决?[15:47]
  • [冯双白]:谢谢这位“007”,我不知道是哪国间谍。他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影子舞蹈确实这次在中国大获成功,特别是我们的春晚,在同一时间多少亿人在看,非常非常感人,也非常令人喜欢。刚才007问的问题涉及到,一个是为什么会喜欢它,另外一个,它在商业上的成功我们怎么办。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特别需要想说一说。就是pilobolus1971年就已经开始做这个舞团了,算起来现在已经40年了,所谓的一个商业上的成功,应该说它不是一瞬间的,它今天能走到中国的春晚上来,它是要有一个逐渐磨炼逐渐推广的过程。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现在很多文化上的毛病叫做急功近利,恐怕没有人愿意说好我现在弄一个东西40年以后成功,他心说那我房子怎么办,我的车怎么办。他太急功近利,常常急功近利而得不着利,或者只能得近利而不能得远利。刚才说的文化模式、选秀模式,我想大概都是这样一个问题。[15:49]
  • [冯双白]:还有一个就是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文化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你想想,影子舞蹈,是不是和我们的皮影戏很像呢?你知道我们中国的皮影戏,我自己研究,我自己写过宋代舞蹈的书,在宋代的瓦舍里面就已经有非常有名的皮影戏的艺人了,那就是说在宋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皮影艺术已经是非常成熟了。现在考证它的历史可能要再往前推很久。可是一千多年以前已经很成熟的我们中国的皮影艺术,我小的时候就看着我妈妈就着炕上的篝火在墙上给我做老狼,说你再不听话狼就来了,就吓唬我。我们小的时候,谁没见过皮影呢?谁没见过影子舞蹈呢?但是我们又有哪一个舞蹈家会想到用这样一种方式做成一个在全世界都可能流行的舞蹈艺术呢?它里面碰到的问题就是文化创新。我认为这一点实在令我们汗颜。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点什么问题,我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实在是弱。而我们有那么悠久的皮影艺术的历史,我们却没有这样的一个影子舞蹈出现,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文化创新我认为是极其重要的。[15:52]
  • [冯双白]:还有一个问题,我感觉到,在商业的模式背后,还有没有更深刻的东西。一个商业模式推广成功了,但是,它是不是商业的成功里面有着对人性的深刻的了解,或者有着对于人的这种天生的一种能力,或者一种创造力的天生的肯定。这些玩影子舞蹈的人,70年前他们只是美国一个学院里的一些学生,他们是自己好玩而玩起来的。他并不是说一开始就想赚钱,想怎么怎么着,不是这个概念,是一群学生就觉得在一个影子上,他觉得好玩,他有巨大的玩的劲头,他有一颗玩的心或者有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碰触到艺术非常美妙的部分,不是单纯为了商业而商业,它有一个对于人性的灵性的追求。这个常常是更深远的商业成功道路上的一个持久的动力,或者一个根基。没有这个根基,就想着一味赚钱,那么就是临时抱佛脚或者你抄我我抄你,像刚才徐主席说的,就是为了利益的驱动,哪怕我就抄袭,这事我都干。这怎么能行啊?我想,这个007问的问题非常尖锐,也非常好,就是商业的成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无论是《大河之舞》,还是影子舞蹈,他们的商业上的成功,里面包含了非常值得肯定的经验。我想,文化的创造力,一颗对待生活的真心,对待艺术的一颗永远不泯灭的童心,这样一种不停的创造,以及优秀的创作团队,优秀的推广团队、经营团队,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如果能又能有好的艺术,又能挣钱,就像苹果似的,那么好的苹果,咱们一人来上一口,那是非常美妙的事情。[15:54]
  • [主持人]:感谢冯主席,同时感谢今天在台上五位领导,跟我们的网友解答了很多问题。感谢你们的真知灼见。当然也要感谢很多网友的参与。谢谢大家。[15:55]
  • [主持人]:最后我们要感谢今天在座的所有中国的艺术界的国宝们为我们描绘出的2013年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多彩的新风貌,也为中国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真知灼见。今天的网谈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再见![15:55]中国艺术网站
  •  
  •  
  •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